3、抓水利建设。重点做好四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全面核查受损的水利设施情况。水利部门要调派精干业务技术人员深入受灾一线,对全县各乡镇的河堤、山塘、水库、渠道、农村安全饮水等重点水利设施逐一进行安全隐患排查,对安全隐患点按照工程设施类型、水毁程度、分布地点,分门别类登记,8月3日前上报县政府办和分管县领导。二是尽快制定重建方案。县水利局要根据全县水利设施受灾情况,按照轻重缓急、注重实效的原则,尽快制定重建方案(草案),8月10前上报分管县领导和我。三是认真组织灾后重建。按照审批后的重建方案,县水利局要迅速组织技术力量,分片负责,深入实地,指导水利设施的恢复重建工作,尽早恢复水毁水利设施,发挥工程应有效益。特别是要集中人力、物力,把农村集中供水工程受损的管道在第一时间修复好,绝不能因修复工作的滞后而让受灾群众出现饮水困难。四是及早做好防旱准备。此次强降雨后,下段将进入持续晴热高温天气,要坚持防汛抗旱并重,指导各乡镇科学调动水库、水工程水源,确保抗旱水源。要抓紧修复渠道、病险水库。如果隐患较大的水库,蓄水不能太多,堤坝较坚固的水库,要有计划地开始蓄水,为下一步抗旱、农田灌溉等做准备。
4、抓山体滑坡防治。重点抓好三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加强地灾值班、巡查和监测。县国土局、地质灾害防治单位和监测责任人对现有的地质灾害点必须继续严格执行24小时值班制度,加强对地质灾害点的巡查和监控,确保隐患早发现、早排除、不出险。二是完善山体滑坡应对预案。县国土部门要对全县所有的地灾隐患点全面制定整治或村民搬迁安置方案。各乡镇要对集镇、学校、医院等人口聚居区、工商业聚集区和易发生崩塌、山体滑坡的地段、沿河地段、矿山等进行全面排查,对新的地质灾害隐患点,要马上制订应对预案,迅速落实应对措施,全力防止灾情发生。三是认真开展治理。地质灾害整治工作所需的资金量很大,主要的资金来源还是要靠国家、省里的资金,所以请国土部门在尽快筹集资金的同时,要认真摸清情况,积极向上汇报,争取更多资金积极防治山体滑坡。7月16日,我到小龙门乡方子山村调研扶贫工作,发现这个村很多地段的山体都已经开裂,老百姓的住房地基在整体移动,国土部门还是非常认真负责的,给很多危房都贴了警示标志,标明这个地方属山体滑坡隐患区域,建议搬迁。明年在做村落规划的时候,居民点要避开地质灾害隐患点。如果花大量的资金去整治山体滑坡,可能得不偿失,如果有重要设施或一时难以搬迁的隐患点,才应该投入资金去整治。因为大规模的山体滑坡,土石方不是几万吨的数量级别,而是百万吨级甚至是千万吨级,要治理这么大规模的山体滑坡,非人力所能为。我们一定要遵循自然规律,不要花“冤枉钱”,花上巨额资金,与其整治地质灾害收效甚微,倒不如用这笔钱帮助群众搬迁,安排好生活,发展好生产。各乡镇,尤其是国土部门,对地质灾害点是整治还是动员群众搬迁,一定要充分论证,科学决策,该搬迁则搬迁。如不能搬迁,则要研究出一整套合理的地质灾害整治方案,要算好经济账,不能盲目投入。
5、抓电网通讯建设。电网方面,虽然目前因灾受损的电杆和线路已经得到全部修复,所有因灾断电用户均已恢复供电,但县电力局和电力公司要对全县安全隐患突出的线路进行一次全面检修,确保城乡居民用电安全。通讯方面,县电信、移动、联通公司要积极向上级公司汇报,力争更多建设材料,尽快解决倒、断杆问题。同时,对前期遭受过洪灾的线路,三家公司要进行一次全面彻底的检查,对可能出现冲毁的段落进行加固;要对基站进行一次全面巡检,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行;要做好动环系统的巡检维护,确保系统处于可用状态。通过有力措施,全面恢复通信,提高通信质量。
6、抓农作物补损改种。要按照“早稻损失中晚稻补,粮食损失经作补,水稻损失旱粮补”的要求,引导群众通过补种改种等方式,努力完成今年粮食生产任务,确保全年粮食生产目标任务的顺利实现。补种改种具有季节性,不能误了农时。粮食虽然可能减产,但经济收入不能减少。县农业部门要利用当前晴好天气,迅速组织农技人员深入农村田间地头,根据农作物受灾类型和受灾程度,进行救灾补损技术讲解,指导农民及时做好作物补种工作。对因灾绝收的田块,要根据农时季节的需要,指导农民及早改种其他作物。县供销部门要加大农资采购调集工作力度,全力保障种子、化肥、农药等主要农资的供应。县工商、物价、商务、税务等部门要加强对农资市场的管理,重点查禁假冒劣质种子、化肥、农药,确保农民用好种、施好肥。如果在老百姓遭灾的情况下,某些不法商贩还昧着良心兜售假、劣质农药、化肥、种子等,那就是丧尽天良,有关部门一定要从严、从快、从重打击。
乡镇长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