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节也叫踏青节,并且大多数人都会在这一天回到家乡去扫墓,寄托对已故亲人的思念。关于清明节的起源,还有一个传说呢!据说清明节始于古代帝王将相墓祭之礼,后来民间也仿效,在那一天祭祖扫墓,慢慢的就成为了中华民族一种固定的风俗。本来,寒食节与清明节是两个不同的节日,到了唐朝,因为时间关系,所以将祭拜扫墓的日子定为了清明节。一般是在新历的四月五日。
清明最开始是一个很重要的节气,清明一到,气温就逐渐升高,正是春耕播种的好时节,以前还有清明前后,种瓜点豆、植树造林,莫过清明的谚语。
清明节的习俗有很多,其中有扫墓:清明节的时候扫墓,就是对祖先的思敬。长期形成的风俗习惯,但祭扫仪式并不在清明节的当天,而是在临近清明的单日举行。传说,只有僧人才在清明当天祭扫坟茔。插柳也是清明节的一项习俗。人们踏青时顺手折下几枝柳条,可拿在手中把玩,也可编成帽子戴在头上,也可带回家插在门楣、屋檐上。谚语有;清明不戴柳,红颜成皓首;;清明不戴柳,死后变黄狗;的说法,说明清明折柳在旧时是很普遍的习俗。除了这些,清明节的习俗还有很多。
清明节不仅是一个传统节日,它也是我们中华民族悠久的活文化遗产。
清明节周记400字范文 篇33
清明节的一天,早上八点多起床,然后吃过早饭便直接去拙政园。买了门票进去,进门便是一座假山,这便是开门见山,为的就是不让外人看到里面的景致。不时跟在别人团后面,听那些导游讲解着景点的典故。在园中感觉自己文化很是贫乏,也许一处不足为奇的景色,亦能引出不少典故来,不由得感叹古人是多么会享受生活。
十二点多时候走出园林,原本打算去听听寒山寺的钟声,只是时间仓促只能作罢,安慰自己说也许诗歌里的意境还是不要去破坏,也许真要到了那里会很失望呢。因为还要在步行街买刺绣,便就近找了家小饭店;这个决定让我后悔不已,以后再也不在景区附近吃饭了,不仅仅贵而且还很差。一份难吃的螺丝要20元,一份青菜也要8元,一份鱼头汤要48元,一碗米饭2元,没有一样能吃。进厨房一看也很脏,架子上居然还放着一双双鞋。本来还点了两只大闸蟹,老板那什么菜也没有,都是客人点好以后直接去菜市场买来,后来告诉我们说没有买到大闸蟹问我们要不要虾?因为已经尝到她做的菜难以下咽,所以坚决不要换成虾,暗自庆幸还好没有买到蟹。
火车是15:23分开,我们吃完饭再逛了会然后赶紧去酒店取了行李,等了好一会才坐上112路车,路上又偏偏堵车。到了火车站赶紧往候车室跑,进站时候已经是15:21分了,看着前面排了很多进站的人结果一看还没开始检票,公告牌上写着火车晚点,要15:28分开。
16:33分左右到了上海,然后在上海火车站附近随便吃了点,坐上了17:30分开往浦东机场的大巴,飞机19:30分开,一路上总是担心赶不上,同时也祈祷希望飞机会晚点,幸好最终赶上了飞机。
清明节周记400字范文 篇34
四月四日,在农历上显示清明节。
下午,天阴沉沉的,正应证一首唐诗:“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这时,我正与爷爷去“灵祗”公墓扫墓。
一路上,我看到了道路旁有许多新建的厂房;不时还见到一片一片油菜大田。金黄色的油菜花,引来了无数的小蜜蜂,它们忙碌在花海中,辛勤地采着蜜。
不一会,爷爷开着车已经来到了“灵祗”公墓。爷爷按照传统方式,下车买来了“香”与“纸钱”。我的太祖父和太祖母都安葬在这里。
我们在墓地东看西找,首先找到了太祖母的墓,太祖母是我奶奶的母亲。在墓碑前,爷爷用打火机点燃了纸钱。我虽未见过太祖母,亲情的连续,同样钩起了我的怀念。我太祖父的墓在墓地东北角,太祖父是我爷爷的父亲。我与爷爷一道,动手打扫起太祖父墓碑上的尘土。爷爷用同样的方法,再次点燃了“香”与“纸钱”。我在碑前鞠了躬,爷爷夸我真懂事。其实,我心中早就存在着追宗寻祖的期盼,今天终于如愿认识了我的太祖们。
怀念先祖,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我们要一代一代地传下去,明年菜花盛开时,传统清明节,我还会再去为先祖们扫墓。
清明节周记400字范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