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唱读、跳读问题
研讨活动中,很多老师就提出了学生们在读儿歌时容易“跳读”、“唱读”的问题。比如“我在小小的船里坐,只看见闪闪的星星蓝蓝的天”一句,应该是“只看见/闪闪的星星/蓝蓝的天”;孩子们很容易把它带节奏的读“只看见闪闪的星星/蓝蓝的天”。还有的孩子会在播放了配乐的儿歌后于朗读也不自觉的“唱读”,这也不是朗读的正确打开方式,不利于孩子们在朗读中抒发感情。所以刘老师在上课时一直不停地用范读的方式带领学生一句一句地朗读,同时加上正确的斜线断句符号,引导学生们关注朗读的停顿处而非带节奏的“跳读、唱读”。
2、反义词:小小的――大大的
在上优质展示课时,我注意到刘老师加入了“说相反的话”这一内容。比如:一位学生在说完“小小的船”后又想起了“大大的”一词,紧接着刘老师就问:“这样相反的话还有很多,谁来说一说反话?”后来在研讨活动中有老师问起,刘老师说这是她在上课时根据孩子们的回答突然间想到的`。我想这应该是在充分了解学情的基础上才能达到的吧,只有知道学生们的能力范围在哪儿才能做到这样“有范围的拓展”,所谓“课堂向四面八方打开”,也应该是在适宜范围内打开的。像这样适度的拓展能够让课堂打开,让学生自然的接受新知识,而不是一定说要去花一整节课去专门训练,其实新知识早已融入每节课中了。
3、关于“看”和“闪”
其实是关于识字教学。刘老师的课让我学到了识字教学有趣的方法,比如在教学“看”时,出示了“孙悟空远望的经典手势――单手搭在眼睛上”再讲解:看,孙悟空手在眼睛上正努力的用火眼金睛看呢!看这个字,上半部分就像手,下面是个目,也就是眼睛,手搭在眼睛上就叫“看”。再比如“闪”――一个人快速地通过一扇门,就像飞快的闪过去一样,星星也是这样忽明忽暗一会儿亮一会暗。在现场能感受到学生们的注意力被孙悟空一下子吸引住了,而且特别容易记住这个字。我感觉识字教学其实就有点像是通过老师的讲解让孩子唤起脑中的已有记忆,将之联系起来,甚至日后再看到这个字时能迅速调动起这部分的记忆,这就达到了识字教学的效果。
这是教的第一首儿歌,从中学到了关于儿歌的朗读注意点;同时文离不开字,识字教学仍然是我们需要花力气去摸索去探究和创新的地方。
小小的船评课稿 篇10
本课的重难点在于培养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力求做到在读中体会,在读中理解,在读中想象,在读中得到美的熏陶和情感的升华。
沈老师在执教本课时,把握了以下几个重点:
一是扎实的字词学习;
二是有效的初读课文;
三是深入的阅读理解。
在字词版块的学习中,沈老师的引导扎实而且有效。在对字词展开学习之前,沈老师以谜语的`形式引出课题,激发起了学生高涨的学习热情,纷纷被这神奇的月儿迷恋住了,为下一步的学习奠定了良好的基础。随着字词的出现,沈老师在本环节的引领中又把握住了几个难点,从读音中进行区分,比较“翘舌音、三拼音、后鼻音”,使学生在比较中加深对生字的`记忆。对生字词的朗读也是层层深入,由扶到放,由易到难,并且重点指导好轻声的朗读技巧。在这里,沈老师以“小小的、弯弯的、闪闪的、蓝蓝的”几个特殊形式的短语进行训练。孩子们在老师的指点下读得非常好。
因为这首儿童诗简短且韵律协调,音乐性很强而且由于字词版块的有效铺垫,初读课文时显得十分顺利。在本环节的教学设计中,沈老师首先抓住了孩子们对于一句话的理解。在沈老师的引领下,学生知道了什么是句号,什么是一句话。沈老师也很大胆,能够给予孩子尝试标出课文有几句话的机会。事实也告诉我们沈老师的尝试是正确的,孩子们理解了“什么是句号,什么是一句话”,因此标得非常好。在引领孩子认识一句话的过程中,沈老师以“指名分句连读课文的形式”进行了朗读课文,使孩子们对于一句话有了更深的理解。
在课文的阅读理解中,沈老师的教学设计也十分巧妙。比较法是十分有效的一种方法。沈老师以“弯弯的月儿小小的船。”与“弯的月儿小的船。”进行比较,在交流中孩子们首先在朗读中感受到课文原句的妙处,朗读上口的优势中体会到这样写的好处。并且引导孩子理解“像”的句式,以“弯弯的月儿像”的句子形式出示给孩子,让他们说一说,在交流中使学生理解了句子。在阅读理解第二句话的时候,沈老师重点抓住“尖尖的”这个短语进行理解,使学生更加形象的理解为什么说月儿像小船。
上一篇:小学语文优秀评课稿
下一篇:语文大自然的声音评课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