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我们来讲讲拜年。新年的农历初一,人们都要早点儿起床,打扮得干干净净,出门前走亲访友,相互祝愿对方来年能有个大吉大利。拜年这一活动中,我们最熟悉的就是发压岁钱了。拜年时,晚辈先要祝福长辈,长辈就会将事先准备好的压岁钱给晚辈,压岁钱一般都装在红纸做的纸包里,图个吉祥。
春节的时候,为了能够营造出一片喜庆热闹的气氛,家家户户都会放爆竹。放爆竹时噼噼啪啪的响声能够让人感到无比的热闹,也可以带给人们欢乐和吉利。
春节时还要倒贴福字,福字一般贴在门上,墙上。福字象征着福气,福字寄托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人们把父子倒过来贴,表示福气已到。
春节的时候,吃的东西也很特别。年糕就是其中一种。因为年糕有“年高”的谐音,再加上形状、口味变化多端,几乎成了家家户户必备的过年食品。年糕有黄|白两色的方块状年高,象征黄金、白银,代表着新年发财。年糕不仅样儿好看,味儿也很美。另外,各地做的年糕味儿都不一样。
春节是个好节日,让我们继续传承着它的传统习俗吧!
寒假周记高中 篇14
春节快到了,每家每户都在紧张地准备着年货,非常热闹,没想到这种热闹也会在作文班上出现。怎么回事呢?我来告诉你吧,今天的课,我们要写对联来迎接春节哦!
老师先给我们讲解了对联的起源和特点,对联是相传是五代后蜀主孟昶,是写在纸、布上或刻在竹子、木头、柱子上的对偶语句,它言简意赅,对仗工整,平仄协调,是一字一音的`中华语言独特的艺术形式,是中国传统文化瑰宝。没想到这短短的两句话,会有这么深奥的意义。
了解完对联的有关知识后,我们就铺开了红纸,洗好毛笔,倒好墨汁,准备写春联了。提笔沾墨,开始写第一个字。可笔尖刚碰到纸,墨就立刻晕染开来,我只好把笔提高,小心翼翼地继续写。“呼――”我松了一口气,上联写完了。呀!纸怎么还空了那么大一块?唉,看来字距没有调整好,不管了,写下一张吧……下一张,一定会写的更好。对联终于写好了,看着自己的劳动成果,我开心的笑了。
随着时间的推移,有很多的传统文化渐渐不被人熟知了。春节是我们中国的传统节日,对联是我们中国传统文化,我们应该将中国的传统文化继续传承下去。
寒假周记高中 篇15
经过半学期的认真学习,我们又迎来了愉快的寒假,寒假生活虽然比较短,但是也可以做许多有意义的事情,去一个景点游玩、在小区内开展活动,或学一个新本领……让寒假变得充实而有趣。所以我学了一个本领――烧菜。
在过寒假或暑假时,爸爸妈妈有时会都在早上8点去上班,我的中饭就成了问题,一直吃方便面,我在这个寒假里便下决心学烧菜。
每个晚上,我都要去厨房看妈妈烧菜,妈妈也很耐心地教我。比如放多少盐、放多少油、怎样开煤气等等。到了2月12日,每天的晚饭就由我来做了,这天做的是炒青菜,我倒好油后,把泡在水中的青菜捞起来到在锅中,“刺啦”一声,我拿起铲子炒了起来,因为我
在学烧菜的同时,我也在看书,一个寒假我看了《水浒传》、《儒林外史》、《格兰特船长的儿女》这三本书。《格兰特船长的'儿女》讲的是苏格兰游船“邓肯”号的船主格里那凡捡到了失踪两年的格兰特船长的求救信,便自己组织了一只旅行队,他们沿着37度线环绕了地球一周,经过千辛万苦终于找到了格兰特的故事。
这个寒假,虽然我没出去玩,但并没有失去意义,反而,这是我最喜欢的一个寒假。
寒假周记高中 篇16
我从小生活在农村。春节,是我们最隆重的节日,也是我最喜欢的节日了。
先从除夕说起。除夕那天,家家户户大扫除,擦窗户、扫地、收拾房屋……打扫完后,就要贴对联。我和弟弟都抢着帮爸爸刷糨子、贴对联。说起糨子,是由黑面粉熬成的,对于我们这粗糙的墙壁和门,可比胶带强多了。弟弟刷糨子,高处的对联由爸爸贴,低处的由我来贴。望着里里外外那一张张红彤彤的对联,我们可开心了。
第二天早上,家家户户都要放鞭炮。鞭炮声,礼炮声不绝与耳。人们都穿上新衣服,吃过早饭,几家人一起结队去拜年。我们这些嘴馋的小孩,到了别人家,一边叫着“叔叔,婶婶过年好”,一边忙把糖果往兜里送。大人们则嗑着瓜子,一起聊天,那欢乐的气氛,令人有说不上的高兴。
寒假周记高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