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作业布置
1.教师在布置作业前必须先将作业做一遍,将作业分为“必做题”和“选做题”,保证作业的基础性和时效性,杜绝机械重复的作业。走班学科教师应根据实际学情,为不同层次的学生布置适合的作业。
2.大力提倡自主作业,精准减负,让学生学会学习,最大程度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要启迪学生不断反思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在作业与自己发现的问题之间,首先解决自己发现的问题;当时间上有冲突时,允许学习优秀的学生作业可以放一边,研究自己问题的痕迹可以充当作业。允许学习特别困难的学生,选择性完成作业或完成适合自己的个性化作业。鼓励教师尝试布置菜单式作业,指导各个层次的学生做出适合自己的选择。所有教师都要保护学生自主作业的积极性,反对以完成作业为目的的被动学习态度,反对教师对作业要求的“大一统”和“一刀切”。禁止教师以自主作业名义统一购买教辅资料。
3.各班主任要协调好本班学生的家庭作业时间,各任课老师要服从班主任的协调。
4.注意作业形式的多样化,可根据学科特点及学生年龄心理特点,布置一些动手操作、社会实践等较为开放性的作业。寒暑假全校布置以培养动手能力为主的创新创意作业,积极争取国家级的创造发明专利。
5.严禁教师将书写作业作为惩罚学生的手段,减少机械性的抄写作业。
6、作业公示。每个老师布置的作业必须在校网中公示,实际作业与公示必须保持一致,严禁弄虚作假。
7、不允许使用除了与教材配套的练习之外的教辅资料,禁止集体购买或暗示学生购买各种样式的教辅资料。
三、作业批改
1. 教师应该及时批改作业,鼓励个性化批改,可在批改中书面表扬、批评或指出存在的问题。批改时,要根据学生对作业的态度(如:是否做完、是否认真等)和准确度进行多维度评价,注意培养和保护学生作业的积极性。
2.对学生作业中错误,教师应要求学生及时订正并对学生订正的情况进行检查,禁止把作业批改等任务转交给家长或学生。
3. 建议教师对学困生面批作业,通过面批及时发现问题,指导学生对作业进行有效订正。
四、作业检查
每学期期中和期末,学校教学处对教师校本撰稿、作业布置、批改、反馈等方面组织检查并进行评比,根据校本作业质量划定A、B、C三个等级,与教师的评先评优直接挂钩;每学期不定期开展有关作业情况的问卷调查,作业调查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作业量是否适当;
2.作业内容是否太难或太易(即是否依据课程标准、教材和大纲要求);
3.作业题型是否体现多样性,是否布置了分层作业;
4.作业格式是否规范,基础知识、巩固练习、能力拓展内容比例是否合理;
5.作业批改是否及时、认真;
6.有无布置惩罚性作业;
7.是否允许学生以自己思考问题的研究痕迹代替作业;
8.有否违规购买教辅资料,9.有否抄袭现象,如何处理。
10.有否要求家长完成或需要家长代劳的作业或通过网络下载并打印作业。
对作业调查中发现的各种问题,学校将以通报形式提出严肃批评,以教学事故按《实验中学绩效考核条例》的有关规定处理,严重的将取消年度评优评先资格。
TY中学课程开发制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