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教育人本化。教育大计,教师为本;三尺讲坛,关乎未来。教育工作者担负着神圣而又光荣的重大历史责任,今年国家把第20个教师节的主题定为“光荣的人民教师”。广大教师和教育工作者一方面要自觉加强修养,真正做到“学为人师,行为世范”。要做青少年学生的表率,成为受到全社会尊敬的人。无论社会风气如何变化,师德标准绝不降低。另一方面要更新教育观念,树立“育人为先、德育为首”的教育观,“人才多样化,人人能成才”的人才观,“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教育质量观,“为学生的一生发展和终身幸福奠定基础”的教育价值观。教师的岗位非常辛苦,也非常清贫,人民教师要有“板凳坐得十年冷”的精神,立足岗位,忠于职守,淡泊明志,甘为人梯,全身心投入教育事业。
(二)管理规范化。教学质量的好坏,关键的一点是管理。教体局和各个学校要积极创新管理方法,探索并形成自我发展、自我约束、自我管理、自我完善的机制。要注重形成行之有效的利益驱动机制,使工作踏实、业绩突出的骨干教师和教育工作者有地位、受尊重、得利益。现在我们的大部分学校还是在吃“大锅饭”,干多干少一个样,教好教差一个样。教师的岗位还是“铁饭碗”,进得来,出不去,没有一种淘汰机制,有一些教师不是很称职,教书教不了,误人子弟,你又不能让他走,这个问题必须好好研究。下一步,教体局和各个学校要采取一些利益调节的措施,根据工作业绩拉开教师的收入档次。要采取领导评、学生评、家长评、教师之间互相评的办法,综合评定教师的素质和业务能力,一些确实不能胜任工作岗位的要进行离岗培训直至辞退。对学校的领导班子也要加强管理,现在社会上和教师队伍中对有些问题反映非常强烈,对一些确实有问题的要下决心查,一查到底,抓几个典型,端正风气,树立教育系统的良好形象。同时,我们还要特别注意群众对教育投入的承受能力,老百姓怎么看我们,怎么评价教育,现在更多地集中在收费问题上,不处理好这个问题,不仅损害着教育的社会形象,而且会恶化教育发展的外部环境。必须严格执行教育收费的有关规定,严禁中小学超标准收费和各种巧立名目的乱收费。
(三)办学社会化。一要形成多元化的教育投入机制。教育要发展,仅靠政府投入远远不够。现在全国各地民办教育发展势头迅猛,现代化民办学校如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今年我区正在积极招商引资,筹建一所二高分校。下一步,我们还要采取更加积极的举措,有计划地出售和新建一批中小学校和幼儿园,推进办学条件的改善和教学质量的提升。二要形成齐抓共管的工作局面。各级各部门一定要把加快教育事业发展作为自己的重要职责,对教育工作高看一眼、厚爱一层,摆上重要议事日程,真正做到认识到位、领导到位、投入到位。要继续发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全社会营造尊师重教的浓厚氛围。各级领导要“带着感情抓教育”,关心广大教师的工作、学习和生活,关心他们的思想进步,尊重教师的劳动,不断提高教师的社会地位,激发广大教师的工作热情。财政要优先保证教育投入,努力改善办学条件,按时足额发放教师工资。各执法部门要认真履行职责,加强学校周边环境治理,依法维护教师和学生的合法权益,为广大师生提供一个安静、安宁的学习工作环境。
(四)学习终身化。打铁还需自身硬,育人者必先育己。现在知识更新、教学创新都很快,教师是知识的重要传播者和创造者,连接着文明进步的历史、现在和未来,更应与时俱进,不断以新的知识充实自己。现在绝大部分教师的学历都达标了,但素质确实还没跟上。要树立终身学习观念,更新知识结构,掌握现代教育技术、方法,积极进行教育教学改革,积极参加教育科研活动,积极投身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和教师教育活动中去,和新课程、和学校、和学生一起成长。
三、站在打造“教育名区”的高度抓好教育
(一)要走出一批名学生。要打造“教育名区”,就要多出人才、多出高质量人才,多为重点大学、名牌大学输送人才。现在到处都在谈论素质教育,究竟怎样推进素质教育,我看最基本的一点还是要有升学率。我们是个经济欠发达区,培养人才首先要走出去人才。老百姓衡量教育的一个基本标准就是看我们考了多少大学生,考了多少名牌大学生。考得少,就认为你质量低,生源就要外流,就会形成恶性循环。实际上,抓素质教育并不等于放弃抓升学教育,素质教育抓好了,就能提高升学率。从某种意义上讲,追求高升学率,是教育工作永恒的主题。可能这句话说得有点过头,但是从目前看,我们要赢得老百姓的信任,增加对教育的信心指数,就必须这样讲,必须这样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