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学生形成一定的计算技能,并学会应用乘法口算解决实际问题。整个学习过程是一气呵成的,让我们感受到了数学应该是求联求变的。
三、巧用计算器,掌握算法,理解算理。
计算教学的核心就是理解算理掌握算法。本课的算法是很简单的,就是看成几乘几,再在得数末尾添加同样多的0。但是学生解释为什么可以这样算时就不知道怎么表达了,因此理解算理是本课的难点。如何使这算法和看成几个十、百、千乘几再在得数末尾添上相应的0的算理联系沟通呢?从这堂课我们可以得到一些启发和思考。陈老师在课首是以表内乘法9×2引出10×2、20×2让学生初步感知整十数乘一位数的算法,没有很快就进行方法优化。而是巧用计数器,逐步引导到看成几个十乘几得几个十。接着是放手让学生自己探究整百整千数乘一位数,总结出计算方法是看成表内乘法来算,数的末尾有几个0,,就在积的末尾添加几个0,从而优化概括出计算方法,促进新旧知的融合。后用400?5=200的判断题,抓出特别的题目,以免在作业中混淆。这时我想学生的思想水平应该不是课前那种模糊混沌,应该是经历了一定的思考和体验,相信他们不只是会算了,而且还知道了为什么这样算。
总之,陈老师的课严谨而理性,条理清晰,重视算理与算法的沟通,提倡算法多样化,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非常值得我们学习。最后我想说的是,一节课更像是一桌大餐,现在也许只能做“鲸吞”状,营养的吸收要留待我们以后慢慢消化吸收。
以上是我的个人看法,有不妥之处,请你们指正,谢谢!
口算乘法评课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