示范性原则。领导干部的特殊身份和地位,决定着其在党内的重要性,决定着其对广大党员和一般群众的示范性和引导性。在实践中,自觉地坚持批评与自我批评的作风,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需要领导干部的带头。
批评与自我批评作为一种“武器”,其功效不可能自然发挥,而是要由人来操作,要坚持正确的方针和方法。
“团结——批评——团结”的方针。“团结——批评——团结”向来被我们党称之为解决党内思想斗争、开展党内批评与自我批评的公式。在党内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要从团结的愿望出发,经过批评与自我批评,达到团结的目的。所以,这个公式解决了我们党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的出发点、基本过程和基本目的。
“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方针。批评与自我批评的目的,就是揭发缺点错误、纠正缺点。任何犯有错误的人,只要不固执错误,而是真心实意地愿意改正错误,积极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也是能够变成一位好同志、保持党员的先进性的。
“知无不言,言无不尽”,“言者无罪,闻者足戒”,“有则改之,无则加勉”的方法。不论是批评他人,还是自我批评,都要毫无保留地把缺点或错误揭露出来。只有如此,才能使他人和自己了解自身存在的问题,才能以此为基础对问题进行深刻的原因分析、危害论证,从而增强其改正缺点、纠正错误的决心和勇气。“有则改之,无则加勉”既在最大限度上避免把缺点或错误强加于人,又避免对提意见的人打击报复。
防止极端化倾向。
一是防止简单粗暴的倾向,主要表现是:小题大做,无限上纲,不讲究批评方式,感情用事,态度生硬,不问情况,乱批一通,或抱有成见,有意整人。这种倾向在我们党的历史上曾经出现过,如果任这种极端化倾向发展下去,就可能走向“残酷斗争,无情打击”,从而无辜地伤害他人,制造冤假错案。
二是防止“和平主义”倾向,其表现有多种形式:或明哲保身,不愿批评,你好、我好、大家都好,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少一事不如没有事;或怕字当头,不敢批评,批评上级怕遭打击、挨报复,批评同志怕伤感情、损关系,批评下级怕得罪人、丢选票,批评自己怕丢面子、降威信;或是“一团和气”,对错误“视而不见、听而不闻”,“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任其泛滥,不批评、不制止、不斗争。这种批评与自我批评中的“和平主义”,实则是纵虎为患、姑息养奸。
以上两种极端化倾向,都是对党、对同志不负责任的表现,与党的批评与自我批评的优良作风相违背的,必须防范和克服。
努力使批评与自我批评经常化、制度化。从客观的角度来看,党内批评与自我批评开展得好不好,一方面与党员的素质、党性觉悟有直接关系,另一方面与有没有良好的环境也有直接关系,良好的环境从根本上说是靠良好的制度和机制规范出来的。当前,有些党组织和部分党员中间,在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方面确实存在着遇事不论是非、上下一团和气的庸俗之风。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就是因为没有有效的批评与自我批评的制度和机制,即使有一些制度和机制,也没有在实践中有效地、经常化地坚持。
2023年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发言稿 篇3
古人云: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展开批评与自我批评,是解决党内自身矛盾和问题的法宝,是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和模范性不可缺少的基本条件。通过批评与自我批评来认识不足从而达到完善自我的目的。
经过一段的深入学习科学发展观,我已经从思想上有了全新的认识和提高,结合自我教育教学工作经验,做如下的自我剖析:
一、理论学习不能放松,要坚持不懈地学习。有伟人曾经说过这样的一句话:“活到老,学到老。”,作为党员教师,要想有先进的思想,就离不开学习。在体育教学工作上,我总是认真钻研体育教学大纲,吃透教材,力求上好每一节课,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益和效果。在教学工作中,我尽量从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积极性着手,努力挖掘学生的潜在能力,在课堂内多精讲,从多方面、多角度去启发学生,努力形成一种和谐的课堂气氛;在平时多向有经验的老教师请教,多听课,多学习有益于提高自身教学水平的教学经验。但在备课方式和课堂组织上仍有许多需要改进的地方,这就需要我平时多向经验丰富的教师请教,同时也要注意这方面的积累。
2023年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发言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