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二条 学校出租、出借资产,应当按照规定报批。资产的出售、转让、报损、报废等,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进行鉴定或者评估。
第三十三条 学校对外投资收益和出租、出借收入应当纳入单位预算,统一核算、统一管理。
第三十四条 财务处应加强对资产的价值管理,资产与设备管理处应加强对资产的实物管理,并建立健全相应的资产管理办法或制度。
第三十五条 学校各单位应加强资产管理,建立资产共享、共用制度,完善资源有偿使用成本补偿机制,提高资产使用效率。
第八章 负债管理
第三十六条 负债是指学校所承担的能以货币计量,需要以资产或劳务偿还的债务,包括借入款项、应付及预收款项、应缴款项、代管款项等。
第三十七条 学校应对不同性质的负债分别管理,及时清理并按照规定办理结算,保证各项负债在规定期限内归还。
第三十八条 学校应建立负债的风险控制机制,规范和加强借入款项管理,控制财务风险。
第九章 净资产管理
第三十九条 净资产是指学校资产减去负债后的余额。
第四十条 净资产分为长期资产占用资金、限定性净资产、非限定性净资产等。
第四十一条 长期资产占用资金是指学校的基建工程(含在建工程)、固定资产、长期投资、无形资产等长期资产所占用的资金。
第四十二条 限定性净资产是指财政拨款结转或结余、其他项目结转和专用基金。
第四十三条 非限定性净资产是指除上述之外的净资产。
第四十四条 学校净资产的管理,从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
第十章 财务清算
第四十五条 学校及下属各单位发生划转、撤销、合并、分立时,应当进行财务清算。
第四十六条 学校应按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做好相关的财务清算工作,并妥善处理各项遗留问题。
第十一章 财务报告和财务分析
第四十七条 财务报告是反映学校一定时期财务状况和事业发展成果的总结性书面文件,包括资产负债表、预算收支表、基建投资表、年度财务决算报表及各种财务情况说明书等。
第四十八条 财务分析是学校财务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财务处应根据学校财务管理的需要,设置财务分析指标,编制财务分析报告。
学校各单位应根据财务处提供的相关预算资金使用信息,编制本单位的资金使用报告。
第四十九条 财务分析指标主要包括反映学校财务综合实力、财务运行绩效、财务发展潜力等方面的指标。
财务分析报告的内容包括学校事业发展和预算执行、资产使用以及财务管理情况、存在主要问题和改进措施等。
第十二章 财务监督
第五十条 财务监督是指财务处及学校相关部门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财务规章制度,对各单位及个人的财务活动及相关经济活动进行审核、检查的行为。对违反财经纪律的追究相关责任。
第五十一条 各单位应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经济责任制度等监督制度。
第五十二条 学校财务监督的主要内容包括:
(一)对预算编制、执行和财务报告的科学性、真实性、完整性进行监督;
(二)对各项收入、支出的合法性、合规性进行监督;
(三)对财政拨款结转和结余资金的使用情况进行监督;
(四)对资产使用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实行监督;
(五)对违反财务规章制度的问题进行检查纠正。
第五十三条 学校财务监督实行事前监督、事中监督和事后监督相结合,日常监督与专项检查相结合,接受财政、审计、税务和主管部门的监督。
第五十四条 逐步建立信息披露制度,按规定向学校教职工公开。
第十三章 附则
第五十五条 本规定自发文之日起施行。凡与本规定不一致的,以本规定为准。
第五十六条 本规定由财务处负责解释。
培训学校的管理制度 篇19
1、所有任课老师应在课前课后做好签到签退工作,不得迟到早退,迟到早退5分钟内扣工资的百分之十,5至30分钟扣本课时工资的百分之五十,30分钟以上扣本课时的百分之百。
培训学校的管理制度



